2006年12月21日,戴尔率先在中国推出了旧电脑回收服务。没过几天,联想也宣布推出了旧电脑回收业务。戴尔与联想的战斗,显山露水,竞争已经从生产、销售、客户使用、维修等阶段,延伸到了产品的退役环节。
“戴尔首先在元旦和春节前宣布回收废旧电脑,这一方面能减轻笔记本电池发生爆炸带来的负面影响,可以看作一次企业的‘危机公关’。另一方面,通过回收活动也可博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政府的支持,促进年底的销售。”某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。此外,他还表示,国家环保总局等部委曾在8月份联合发布了《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》,但这一政策仅指出了“污染者负责”,并非一个强制性标准,因此他很担心,因没有相关法规约束,废旧电脑回收最终将演变成企业的一次作秀。
据了解,戴尔在回收计划中表示,会对回收电脑进行估值,并给予用户一定的补偿,这种做法能刺激消费者主动上交废旧电脑。但联想却表示,不另行对享受电脑免费回收服务的客户进行费用补偿。
“消费者怎么可能将自己的电脑白白送给电脑制造商?因为毕竟把废旧电脑卖给走街串巷收废旧的小贩,多少都能收回点钱。”有人质疑联想的做法只是“作秀”,根本不可能有实际效果。
事实上,今年年初,中国移动、摩托罗拉、诺基亚三家企业联合发起“绿箱子环保计划——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联合行动”。但天津开展近两个月来,该市50个“绿箱子”仅收集废旧手机11部,废旧电池87块。除了效果不明显,这种渠道有一个弊端,那就是不能及时向厂商反馈其产品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,更不利于从源头上控制有毒物质的使用。
“从废旧手机回收的效果来看,废旧电脑的回收或许将又是一次没有消费者参与的独角戏。”某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。的确,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,单靠企业在那喊着“把旧电脑送过来吧”,永远无法形成生产、销售、使用一体的回收处理机制,中国废旧电脑回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