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“垃圾短缺”“垃圾不够烧”“高价抢垃圾”的话题在网络引发热议。多家媒体报道,中国的垃圾焚烧业正面临“无米下锅”的处境,一些地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将陈年填埋垃圾重新挖出,或是给物业公司支付“介绍费”争夺垃圾资源。
7月,记者来到成都万兴环保发电厂(二期),中控室内,工作人员正通过电脑系统实时监控焚烧与发电流程。这座四川最大的垃圾焚烧厂已稳定安全运行1600余天,每日处理超3000吨生活垃圾、发电约150万度。
另一边,在成都邓双海诺尔环保发电厂,机械轰鸣,汽轮机高速运转,该厂设计垃圾每日处理能力为1500吨,经技术升级,目前日常处理量到达2000吨。工作人员介绍,处理垃圾主要来自新津、双流、武侯等区域,由城市管理委员会统一调度,除必要机械检修外,工厂全年运行天数超340天。“遇到其他焚烧厂检修,我们还会临时提升处理量,达到2300吨。”副总经理周绍华补充道。
目前,成都已建成九江环保发电厂、祥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、万兴环保发电厂(一期)、隆丰环保发电厂、万兴环保发电厂(二期)、宝林环保发电厂、金堂环保发电厂、简阳环保发电厂、邓双海诺尔环保发电厂。9座发电厂根据规划每日处理垃圾总量约为1.58万吨。而成都每日产生约2万吨生活垃圾,实际日常运行中,环保发电厂要满负荷或者超负荷运行。
后续随着万兴环保发电厂(三期)项目建成投运,成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将新增5100吨/日。届时,成都10座环保发电厂总处理能力可达2.09万吨/日,焚烧发电厂日发电量将超1000万度。
在遂宁市城市生活垃圾环保发电厂,配置2台机械式液压炉排焚烧炉,可处理生活垃圾800吨/日,主要来自船山区(含中心城区)、安居区、蓬溪县城区及部分乡镇。记者致电该厂,工作人员表示“稳定运行,垃圾未出现缺口”。
仁寿县生活垃圾环保发电厂设计日处理能力1200吨,曾经存在垃圾不够烧的情况,后来增加垃圾收集范围,目前平稳运行。
相比之下,达州市固体废物综合处置中心的处境略显窘迫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计规模为日处理垃圾1400吨,实际每天处理量约950吨,垃圾差额超400吨。但好在,能“吃”到七分饱,未出现“断食”。
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计,截至2024年底,四川共有45座垃圾焚烧发电厂,垃圾处理能力4.8万吨/日;2024年实际焚烧生活垃圾1589万吨,日均处理量4.35万吨。
从上述记者了解的情况看,目前省内大部分垃圾焚烧厂垃圾基本够烧,有少数企业“吃不饱”,但未出现闲置停产。
据国内媒体报道,当前全国垃圾焚烧厂整体负荷率约为60%,负荷率并不高的原因是此前大量垃圾焚烧厂投产,导致单厂垃圾处理量下降。
分析四川的情况,首先看垃圾产生量。四川是人口大省,2024年常住人口8364万人,有庞大“燃料库”。成都是全国第四个常住人口超2000万人的城市。梳理发现,2021年至2023年,成都市常住人口每年分别增长24.5万人、7.6万人和13.5万人。而此前十年内,成都常住人口每年保持超50万人的增长幅度。
人口数量与垃圾产量直接相关。根据《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报告(2023年)》,2023年四川生活垃圾产生量约2083.87万吨。
再看垃圾焚烧厂的处理能力。《四川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规划(2022年修订)》(简称《规划》)显示,2022年四川有37座焚烧发电厂,目前实际运行45座,仅增加了8座,低于规划中提及的新建14个发电项目。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与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,这样的建设节奏是根据城市实际发展合理规划的结果。
查看《规划》,到2030年,四川预设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能力0.98万吨/日。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与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指导地方加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审批,预防出现产能过剩。
“垃圾不是垃圾,是放错了的资源”。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,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,生活垃圾占比约40%,其中蕴含大量可利用能量。2000年起,在技术进步和环保要求提升的双重推动下,垃圾处理告别了传统的填埋、露天焚烧、堆肥等方式,转向以焚烧发电为主的资源化利用。
焚烧发电时,生活垃圾在高温下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,体积大幅缩减至原体积的20%以下,实现减量。同时,焚烧产生的余热被回收用于发电和供暖,实现“变废为宝”。
记者查询发现,十年前,1吨垃圾仅能发电200度左右,现在1吨垃圾可发电约500度。
“目前,我国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,设备从依赖德国、日本进口变为自主生产。”周绍华表示,对于公众关心的排放安全问题,也得到有力保障。
据介绍,每吨垃圾焚烧后,约5%(50公斤)的炉渣经处理可全部用于制作沥青、路砖等。剩余约3%的飞灰,经螯合固化达标后,安全填埋处置。
烟气排放上,采用综合处置工艺,烟气经引风机从80米高烟囱排向大气,厂区24小时在线监测设备与环保部门平台联网,确保烟气排放指标不低于国家标准。
据悉,当前不少焚烧环保企业加入AI智能算法,优化燃烧参数,使每吨垃圾发电量提升10%。同时,拓展协同处置能力,如万兴二期,将余热用于市政污泥干化,与生活垃圾协同处置,进一步提升热能回收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