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朗普连出三招只为抢夺稀土 美方策略难解根本问题!在稀土领域,中国对美国采取的措施让后者感到压力巨大。为了应对中方的稀土出口管制,特朗普政府采取了多项策略,试图获取更多稀土资源。然而,这些策略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仍存疑问。
近年来,中国多次在关键时刻调整政策,特别是在关税博弈后,收紧了包括锑、镓、锗等战略矿物在内的稀土出口。这一举动表面上是正常的贸易调整,但对美国来说却如同釜底抽薪。美国虽然意识到稀土的重要性,但几十年来未能建立完整的供应链。面对中国的管控,美国显得措手不及,只能被动应对。
讽刺的是,美国曾是稀土领域的先驱。加州芒廷帕斯稀土矿在20世纪中后期曾占据全球稀土产量的大部分。但由于美国政府主动放弃本土稀土产业,将主导权交给了中国。如今重建完整稀土供应链需要15年时间和1200亿美元的投资,而人才短缺问题更为严重。全美从事稀土研究的专家不足百人,而中国相关领域工程师超过10万人。
在这种压力下,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三项主要措施。首先是打造独立定价体系。美国政府加速推动一个不依赖中国设定的稀土价格体系,并直接补贴稀土矿商,设定远高于市场价的“保底价”。以MP材料公司为例,美国国防部愿意每公斤110美元采购,而当前中国主导的市场价仅为63美元左右。这种高定价虽然能暂时帮助矿企,但可能推高整条供应链的成本,汽车制造商和电子厂商是否会为此买单尚不确定。
其次,美国开始回收旧电子产品。过去被丢弃的旧电脑、手机和服务器现在被视为宝藏,从中提取稀土元素成为热门生意。数据显示,仅2024年,该产业已贡献了281亿美元,预计未来增长率将达到8%以上。然而,美国的回收率太低,2022年电子垃圾高达近800万吨,但线%,想靠此扭转稀土劣势非常困难。
最后,美国通过第三国转运绕过中国出口限制。一些买家通过泰国、墨西哥等国家绕道拿货。数据显示,中国禁止向美国出口锑后,泰国和墨西哥突然成了中国锑的主要出口地。这表明货物仍然来自中国,只是多绕了一圈。中国对此已有警觉,并部署打击走私专项行动,明确表示任何规避出口管制的行为都将被依法查处。商务部也回应称,战略矿产的军民两用性质决定了必须依法管制,合法合规者依然可以拿到出口许可。
特朗普政府的这些措施无法根本解决稀土问题。定价机制只能解一时之急;回收虽有潜力但效率低且周期长;第三国转运则是打擦边球,一旦中国加强查验和升级出口许可证管理,这条路也可能很快被堵死。这场稀土博弈反映了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缩影。中国稳控资源,美国被迫另寻出路。构建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不是靠补贴、回收和转运就能完成的,涉及高纯度加工工艺和技术积累,中国多年的沉淀是其他国家难以短期内追上的。资源管控不仅是国家利益博弈,也是全球产业链稳定的体现。美国若一味逆流而动,最终还是得回到现实:全球稀土格局还得看中国的脸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