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《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》《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》先后发布,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。
“早在2020年,成都市就出台了《成都市加强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,推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。”成都市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,按照《方案》要求,到2025年,成都市将基本建立起塑料制品生产、流通、消费、回收等环节的管理制度,基本形成多元治理体系,塑料污染将得到有效控制。
为更好推动《方案》落地见效,2024年,市政协按照市委点题、政协破题、委员答题推进思路,在市政协主席张剡直接领导下,市政协联动市城管委、双流区政协等,组织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,围绕“推动外卖塑料等低附加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发展”开展重点课题调研。
“预计到2032年,全国仅外卖行业新增的塑料垃圾处理费用就将超过300亿元。”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,随着近年来外卖行业的爆发式增长,餐盒等外卖塑料日益增多,但目前这类物品仍主要混入生活垃圾中,进入焚烧发电厂或填埋场,尚未作为低值品进行有效回收利用。这既存在长期的环境风险,也存在产业价值意义上的资源损耗与潜在的经济损失。
为此,委员们呼吁,尽快制定《成都市生活垃圾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指导目录》,把附加值较低的外卖餐盒等塑料包装盒、泡沫塑料、塑料玩具、隔温塑料等确定为低附加值可回收物,从“其他垃圾”中剥离出来,归类至可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。同时,建立塑料污染治理专项工作机制,配套制定低附加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的补贴政策,推动形成“政府政策支持引导—企业专业化运作—社会积极参与”的多元共治运行体系。
“按照2023年成都市外卖塑料垃圾约3.4万吨、当前分选出的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平均售价约900元/吨测算,外卖塑料分拣利用价值预计达3060万元。”调研组得出的结论让相关部门负责人倍感意外。
委员们还建议引入高能级专业企业,建立社区回收点、中转站、末端处理工厂的全流程回收网络,推动建立专业化、规模化的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再生利用体系。
会后,市政协及时将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形成专报,得到了成都市委领导的肯定批示。